春节前夕,正值货主集中发货期,上海港全力运转,各种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工业品等源源不断地装船发运。与此同时,码头上却出现奇特的新现象:一船船集装箱卸下,箱子却是空的。人们不远万里,不惜成本,把大批空箱子运到上海。
上海港发布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400万标准箱,维持在历史高位。同时,1月份全港空箱回流数量环比增长18.9%。
新现象背后,是全球海运市场的混乱局面。去年下半年开始,世界众多港口就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由于频繁停工停产,港口作业效率极低,集装箱到港后有进无出,大量滞留。国际贸易需求仍在,但海运却几近“断链”,供需失衡后,运价暴涨,个别航运公司因此半年赚了十年的利润……
卡住全球海运业脖子的,正是集装箱的流转问题。一位国际货运代理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运价是去年上半年的数倍,但如果货主自己有集装箱,部分航线价格直接减掉一半以上。
供需失衡时,有人赚快钱,有人谋全局。作为连续十一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超级大港,上海港首先想到的是为困难重重的全球海运业提供高效服务。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介绍,现在港口各项集装箱业务都已实现7×24小时全年无间断的网上办理,进口集装箱卸船后,对于相关口岸手续齐全的进口货物可实现一小时内完成码头提离。
上海港经营者意识到,要缓解全球海运断链风险,“独善其身”还不够。去年年初开始,上海港就通过自建、租用等多种方式,未雨绸缪,扩容空箱堆存能力,为吸引空箱回流备足场地。
目前,上海港已推出了“异地还箱”“异地提箱”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全国和世界各地集装箱流转。当空箱变得越来越紧缺后,上海港主动与国内外各大船公司沟通,出台费率优惠等措施,请他们从海外尽量多调运空箱回港。去年下半年,上海港助推回流的空箱达到22万标准箱,既帮助缓解了海外港口的周转困难,又促使海运价格加快回归正常,为更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降低成本负担。
如今,集装箱不止从海外回来,还在长三角内部循环联动。去年以来,上港集团加强了浙北独山港至上海港的点对点航线密度,将浙北地区集装箱制造企业生产的新箱,第一时间直接运至上海。去年下半年,独山港新造的1万个标箱已从上海港出海,今年1月又有2100多个标箱抵沪,沪浙两地紧密合作,通过便利的水运条件,灵活配置资源,共同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
“我们计划在洋山岛建设空箱专用堆场,并成立上海港空箱调运中心,预计一期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杨焱滨透露,空箱调运中心将为船公司提供更大的空箱堆存的基地,更好地满足上海本地和周边港口的用箱需求。
这一建设项目,源自疫情下危机的倒逼,却又着眼国际航运中心的长远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进,内河航运也将迎来发展机遇,长江沿线和长三角内河港口的空箱需求将随之攀升。”航运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