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商集团于去年12月30日无理由停牌时,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今年1月10日,湖北港口(香港)国际与中国通商集团(01719HK)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宣布中国通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卓尔控股有限公司向要约方湖北港口集团出售共计12.90亿公司股份,占公司全发行股本约74.81%,并且是以“无条件强制性现金要约”的形式。当然,湖北港口集团并没有“亏待”中国通商集团,按照每股要约股价1.15港元,相较于最后交易日收市价的每股1.08港元,以溢价了约6.5%的价格完成了股份的收购。
有着一定历史积淀的中国通商集团,也没有传出经营不善的消息,突然就“乖乖”地出售近四分之三的股份,不免让人浮想联翩。此次股权变动,反映的是两家集团的过往沉浮,以及港航业的大势所趋。
虽然注册地在香港,中国通商集团实际上早早地就在武汉开展了自己的业务。中国通商集团的前身为中国基建港口有限公司,该公司在1997年成立于香港,且在当年12月就与武汉集装箱签订合营合约,并于1998年4月与武汉港管局及阳逻开发成立股本合营企业武汉集装箱。此后,该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负责投资、发展、营运及管理位于中国长江中游流域武汉的集装箱码头一期。据公司官网介绍,公司当时手握武汉阳逻港85%的权益,其主要业务为在当地进行投资、发展、营运及管理集装箱码头。武汉阳逻港是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深水良港,也是通往上海及海外的重要中转枢纽,在往返武汉及长江流域周边地区的集装箱货物运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公司可以说是一路见证了武汉阳逻新港的诞生,以及武汉港航业的发展。
中国基建港口于2005年9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11年,为加强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港口、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竞争力,卓尔控股通过旗下公司出资4.27亿元,溢价62.9%收购中国基建港口75%的股权,成为中国基建港口的控股股东。对此,时任中国基建港口主席的阎志接受采访时说:“收购中国基建港口,主要是为了与商贸批发主业相辅相成。汉口北是交易平台,港口是物流平台。利用这两大平台,卓尔控股可以打造中国最大的商贸物流体系。”中国基建港口在这一过程中扭亏为盈,不断扩大港口服务体系布局,盈利能力逐年攀升,直至2018年1月29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中国基建港口彻底作为代表着湖北武汉的港口运营企业抛头露面。
自卓尔取得控股权以来,中国基建集团业绩节节攀升:2017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基建港口阳逻港总吞吐量为37.37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加31.4%;同时公司共计新建、收购4个新码头,并且开设了多个物流园区。在卓尔控股的公司主营业务的资助和指导下,中国基建港口不仅与湖北武汉的港航业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进行了业务转型。同年的5月29日,中国基建港口正式更名为“中国通商集团”,并将自己定位为现代物流与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基建港口自2015年就逐渐走上业务转型升级的道路,由传统的集装箱、散干货装卸及仓储等码头服务,扩张至港口建设及营运、港口及仓库租赁、物流服务、临港加工贸易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为一体的临港综合服务。
湖北港口集团在2021年6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由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更名而来。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成立于2015年8月,由武汉国资委(控股82.8%)与咸宁、鄂州、黄冈、黄石等国资委联合出资设立。乘着资源整合的东风,以“航母级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按照“资产整合+业务重组”模式,省属国企和长江、汉江沿线市州的国有港口资产都被整合进入湖北省港口集团。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湖北港口集团控股中国通商集团,是湖北港航业资源整合战略逐渐扩张的体现。一方面,鉴于湖北港口“小而杂“的特点,对各个港口的控股资产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克服管理混乱、竞争无序所引发的效率低下问题。另一方面,港口行业已由原先的分包式管理发展为多业务面覆盖的综合管理体系;从投资建设、港口运营到货物运输,愈来愈多的港口集团都在进行多维度的业务开发,将资产有效整合能避免业务重复与冲突的尴尬,通过业务流程和从业经验的整合与互补,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发展被证明是相当成功的举措,港口资源的整合与业务面的综合化或许是未来港航业发展的风向标,为港口提供稳定有序的营运环境与综合完善的业务链条。